自相矛盾的意思和成语接龙

自相矛盾的含义和由来

自相矛盾,意指前后言行相互抵消、不能成立。

由来

"自相矛盾"一词源自古代寓言《公孙龙的白马论》。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的名家,擅长辩论。在《白马论》中,他提出一个悖论:

自相矛盾的意思和成语接龙

白马非马。

此论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。公孙龙认为,"白马"和"马"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"白马"是指白色的马,而"马"则是所有马的总称。所以,白马不能等同于马。

反对者则指出,"白马"和"马"是不能分割的。如果去掉马的属性,白马将不复存在。因此,白马必然是马。

公孙龙的论点因其自相矛盾而被驳斥。白马既是马的一部分,又否认自己是马,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。因此,"自相矛盾"一词便用来形容前后矛盾、无法自圆其说的事物。

成语接龙

  1. 自相矛盾 -> 盾不攻矛
  2. 盾不攻矛 -> 矛犯盾牌
  3. 矛犯盾牌 -> 牌覆马仰
  4. 牌覆马仰 -> 仰天长叹
  5. 仰天长叹 -> 叹天问地

例句

  1. 小明一边说要努力学习,一边却在玩游戏,自相矛盾的行为令人疑惑。
  2. 甲公司声称自己产品质量上乘,但售后服务却很差,这样的宣传盾不攻矛,根本没有说服力。
  3. 政府一方面号召节约用电,另一方面却又大量新建耗电量大的建筑,矛犯盾牌,令人啼笑皆非。
  4. 面对记者的追问,官员的回答牌覆马仰,前后不一,引起了公众的质疑。
  5. 经历了人生的坎坷,他不禁仰天长叹,感慨命运的不公。
THE END